为您推荐

AI检索:精准助力思政教育智能化升级

AI检索:精准助力思政教育智能化升级


日前,教育部公布 2024 年度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,新增人工智能教育、智能视听工程、数字戏剧等29 个本科专业,这一政策动向标志着国家对“智能 + 教育”  深度融合的高度重视,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。

大思政VR教育资源平台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打造 “精准化、场景化、沉浸式” 的资源获取体验。平台整合1100 + 目的地、3.6 万 + 元宇宙场景,覆盖59 项世界遗产、150 + 权威博物馆、500 + 重大历史事件遗址等权威资源,结合 VR 技术与 AI 算法,打破传统思政教育 “资源分散、检索低效”的瓶颈。

 



三大核心功能解析

 

AI 智能检索:多维度精准定位

关键词智能匹配:输入名称、地区、事件、时间、人物等关键信息,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关联资源库,例如搜索“长征”“遵义会议 ”,即可快速定位到《复兴之路》模块中对应的 VR 实景还原和历史资料。

模糊搜索与联想推荐:支持近义词、简称等模糊检索,如输入“红船”,系统将自动推荐 “南湖红船”“一大会议 ”等相关资源,并提供人物生平、历史背景等拓展信息。

  


多级分类检索:结构化资源导航

支持多级资源分类检索,用户可通过系统资源栏目,分类检索资源内容。这种分类检索方式,让资源查找更加系统化、条理化,大大提高了检索效率。用户可通过栏目导航逐层筛选,精准找到所需资源。

 


时间线排序:历史脉络可视化

正序 / 倒序自由切换:资源支持按时间轴排列,例如 “五四运动→建党→抗战→建国”的正序模式,从“港珠澳大桥”(现代工程)回溯至“京杭大运河北京段”(古代文明),对比古今基建成就,帮助学生建立历史逻辑框架。

 


教学场景深度融合

课堂教学:教师通过 AI 检索快速调取 “遵义会议”VR 实景,结合历史影像和人物访谈,让学生“穿越”到 1935 年的会议现场,增强代入感。教师也可通过检索调用“中国国家博物馆”资源查看司母戊鼎,开展 “文物中的文明史” 互动教学。

图片

实践研学:使用时间线排序功能梳理 “抗战历程”,从“九一八历史博物馆”(1931 年)到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地”(1945 年),结合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、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等场景,完成《抗战时空脉络图》跨学科报告

个性化学习:系统根据学生搜索记录智能推荐相关资源,例如搜索 “航天精神”后,联系 “两弹一星”“载人航天” 等专题内容,实现因材施教。系统可根据搜索记录智能推荐资源,如搜索 “航天精神” 后,推送 “上海科技馆”航天展区、“钱学森故居”等内容,关联“两弹一星”专题,实现因材施教。

对于教师而言,AI检索功能是备课的利器,资源查找时间能够从平均 15 分钟缩短至 3 分钟,效率提高 70%。对于学生来说,AI检索功能是探索思政知识的得力助手。在学习过程中,遇到任何疑问,只需向AI助手提问,它会立刻给出详细的答案,并支持一键复制和评价操作

 大思政VR教育资源平台,凭借强大的AI检索功能,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加智能化、个性化的解决方案,助力教育者讲好中国故事,播撒红色火种,培养出更多具有时代责任感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。